2023地基行业调研 地基行业基本特点分析 全球新动态

时间:2023-05-06 16:06:52       来源:互联网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政工程、公用设施、港口、工业厂房等领域投资迅速增长,为地基基础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参与者。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十三五”期间,我国建筑业改革发展成效显著,全国建筑业增加值年均增长 5.1%,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保持在 6.9%以上,2020 年,全国建筑业总产值达 26.39 万亿元,占国内生产总值比重达到 7.1%,房屋施工面积 149.47 亿平方米。

“十四五”时期是新发展阶段的开局起步期,建筑业迫切需要树立新发展思路,将扩大内需与转变发展方式有机结合起来,同步推进,从追求高速增长转向追求高质量发展,从“量”的扩张转向“质”的提升,走出一条内涵集约式发展新路,这对地基基础行业的发展也提出了新的要求。

地基定义

地基是指建筑物下面支撑基础的土体或岩体。作为建筑地基的土层分为岩石、碎石土、砂土、粉土、黏性土和人工填土。地基有天然地基和人工地基(复合地基)两类。天然地基是不需要人加固的天然土层。人工地基需要人加固处理,常见有石屑垫层、砂垫层、混合灰土回填再夯实等。

地基行业调研

2022年以来,多项支持开展基础设施投资的政策陆续推出,各地基建项目开工火热,截至2月16日,多地发布了2022年重大项目投资清单,总投资额合计至少超过25万亿元。当前基建投资项目储备充足。包括贵州、广东、江西、江苏、北京、上海、山东、浙江、四川、广西、陕西、河北等12个省份发布了2022年重点项目投资计划清单,另外成渝地区也公布了重大项目投资清单。上述清单中项目合计16079个,总投资额合计至少超过25万亿元(江苏、浙江、贵州、四川未公布总投资额)。

随着土建规模的进一步扩大,为减少占用良田土建项目向地基土更加复杂地区转移,对地基处理技术提出了更高的要求。以高科技为支撑,发展低碳经济,已经成为我国社会经济发展的重要方向,也是地基处理行业的发展方向。地基处理行业发展的大趋势是推广应用节能、绿色环保、节地、节材、成本省、工期短、效果好的创新技术。

此外,地基处理行业纵深发展趋势明显。工程勘察、强夯地基处理、桩基均为地基处理业务中的一部分,对于具备勘察和施工资质的企业来说,有能力承揽勘察、设计咨询、施工为一体的整体承包业务,市场竞争力明显强于只具备勘察资质或施工资质的企业。

地基行业基本特点

从地基区域性来看,由于国家经济建设的需要,东中部地区房屋建设、轨道建设的集中度较高,相应对于岩土工程服务的需求量会更加密集。地基基础行业的地域分布与我国区域经济发展水平具有一致性。即东部沿海地区发达,中西部地区相对落后。即地区经济发展水平及人们收入水平越高,高层建筑越多,基坑开挖面积越大、基坑越深,地下空间开发力度越大。但随着西部大开发的稳步推进,国家对中西部地区的基础建设投资规模越来越大,中西部的地基基础量呈现快速增长的趋势。

据中研产业研究院《2022-2027年中国地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分析:

地基行业经营受季节性影响并不明显,但当岩土工程施工中面对黏性土时,我国南方雨季和北方冬季施工会受到不同程度影响。

地基行业准入门槛低并充分竞争的行业特点,决定了地基基础企业各项施工资质是否齐全在行业竞争中有举足轻重的地位。该行业需取得工程勘察专业类甲级设计资质、地基与基础工程专业承包一级资质、特种专业工程专业承包等多项资质,具备设计及施工一体化的资格。通过设计带动施工,推广新工艺、新技术的应用,能更好地为业主节约造价、缩短工期,提升综合竞争力。不同级别资质、不同类别资质的企业可开展业务范围与地域不同。因此拥有级别较高、种类较全的资质是企业从事、拓展业务的重要条件。

受益于国民经济的持续快速发展,我国房地产、市政工程、公用设施、港口、工业厂房等领域投资迅速增长,为地基基础行业提供了较大的市场空间,吸引了大量参与者。目前,行业内大多数企业规模较小,没有能力承担造价较高的工程,只能竞争造价较低的项目,导致行业内中小型项目毛利率偏低。随着行业优胜劣汰,以及行业监管和规范标准的不断完善,地基基础市场集中度将逐步提升。

想要了解更多地基行业详情分析,可以点击查看中研普华研究报告《2022-2027年中国地基行业深度发展研究与“十四五”企业投资战略规划报告》。报告对中国国家 “十三五”经济和社会运行和成果进行分析、产业链上下游行业发展状况、行业供需形势、进出口等进行了深入研究,并重点分析了中国地基行业发展状况和特点,以及“十四五”中国地基行业将面临的挑战、行业的区域发展状况与竞争格局。报告还对“十四五”全球及中国地基行业发展动向和趋势作了详细分析和预测,并对地基行业进行了趋向研判。

关键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