长得再美,观众也看吐了

时间:2023-07-10 16:14:09       来源:小片片说大片

大家应该都看过陈佩斯和朱时茂合作过的春晚经典小品吧。


(资料图片仅供参考)

其中《主角与配角》让我至今印象深刻。

在这个小品中,朱时茂扮演主角,陈佩斯扮演配角。

为凸显主角地位,朱时茂要求陈佩斯站在自己身后。

为保证主角正脸时刻面对观众,朱时茂还要求陈佩斯说台词时只留侧脸。

小时候看《主角与配角》,只觉得滑稽可笑。

但没想到时隔这么多年,这种配角完全是工具人的设定,仍是国产剧的主流创作手法,原来那时候的小品还能讽刺现在的内娱。

此前《偷偷藏不住》因为剧中的各种 " 精彩 " 戏份火热出圈。

一天至少能在热搜上看到五六七八个男女主的相关词条。

而原著作者竹已的另一部小说《她病得不轻》也被改编成了网剧《当我飞奔向你》。

这部剧由擅长拍摄青春群像的导演——猫的树执导。

原 IP 虽然不如《偷偷藏不住》知名度高,但也有相当一部分书粉。

不过,它出圈的原因不在于剧情,而是主角和配角的戏份多少之争。

剧粉关于这一问题的博弈,先是因为不满男二女二加戏,甚至还列举了种种证据,证明主角戏份被分。

(* 网友整理的角色站位和戏份时长对比)

再是因为男二女二的重要戏份被删除,副 CP 的粉丝在官号下讨伐主 CP 粉丝,关于两个角色戏份的词条也冲上了热搜。

其实国产剧中关于配角加戏的争议一直存在。

吴磊秦昊主演的盗墓题材剧《沙海》因为配角戏份过多,被剧粉认为喧宾夺主。

许凯和娜扎主演的新剧《雪鹰领主》也因为配角加戏的问题,被粉丝戏称为《配角领主》。

尽管搭眼一看《雪鹰领主》就是烂剧,但我还是强撑着看了几集。

最后的结论是观众不满配角加戏,除了有主角滤镜,主要是因为给配角加的内容实在太难看。

按理来说,加戏可以丰富配角的故事线,让人物形象更加丰满立体。

但这剧就是不按常理出牌,加来加去,人物仍然是刻板的脸谱化角色。

剧中配角人均 NPC,反派说黑化就黑化,比无厘头喜剧还没逻辑。

所有人都为衬托主角的高光时刻而生,加戏也不是不行,问题关键是你得加到点子上啊。

要说加戏,人家《仙剑三》中有一个配角可是从头加到尾,也没见有这么多差评。

茂茂是编剧在写剧本时创作出来的新角色,在原版游戏中查无此人,NPC 本来只有何必平,可后期为救苍生舍身割肉的重头戏却令无数观众动容。

虽然是临时加的角色,但这个人物非常成功。

角色的故事线因为后期戏份一下就丰满起来,回溯前面的剧情,人物的成长线也变得更加明晰。

观众看完只觉得感动,茂茂这一形象也更加深入人心,赚足了观众眼泪。

所以给配角加戏本质上没有什么问题,观众反感的还是角色本身的不合理。

另外还有一个问题就是,不是戏越多,角色就越丰满。

有很多角色即使出场戏份不算多,却仍然能给观众留下深刻的印象。

《仙剑三》中的溪风与水碧的出场,虽说也是为了推动剧情,可这两个配角并不是完完全全的工具人。

溪风以歌声吸引来神女水碧的爱慕,但却因为相貌丑陋不敢出面相认。

为了见到水碧,他用声音与自由和魔尊交换,换来了容貌以及和水碧告别的时间。

之后溪风便履行约定和重楼去了魔界,水碧为了等待爱人归来,化成了海底的一座石像。

这两个配角在极短的出场时间里,让观众记住了一段凄美的爱情故事。

观众在有限的戏份和台词中,窥见了角色内心的纠葛与情感起伏。

所以跳脱常规化刻板化的配角设置,同样能够提升故事的精彩程度。

不过结合这两年国产剧的水平和套路,不难看出,相当一部分国产剧中的配角其实都是同一批人。

比如某些偶像剧中,女配不是白莲花就是绿茶婊,要么就是富家小姐没大脑。

并且一定是男主的青梅竹马,还得长得好。

还要满腹心机、嚣张跋扈对女主恨之入骨。

最后不断给男女主制造磨难,让两人感情升温早日成婚。

而女配这种极端丑恶人设的对照组就是男配。

男配作为备胎要专一、要温柔、要时刻记挂着女主。

关键时刻总不在线,永远晚男主一步,只为衬托男女主天定的缘分。

如果男主是霸总,那么他一定有个朋友是医生。

如果主角性格特征很明显,那么她一定有个性格互补的好朋友。

配角一定是无脑工具人,反派一定坏得很愚蠢。

有些人物刚一出场就能猜到他的故事走向和对主角的影响。

无脑直给的脸谱化配角不仅不会突出主角,还会削弱主角的高光时刻。

比如我之前说过的《长风渡》中的月姨娘。

无脑反派还能让聪慧超常的女主吃十多年的苦,瞬间让女主人设 OOC。

与《琅琊榜》中的谢侯爷和夏江这种高智商反派博弈,才能真正凸显主角的谋略。

有些观点认为,配角脸谱化也不是什么坏事。

这种角色的创作一定是顺应了观众的情绪需求。

所以部分网友认为脸谱化角色是影视大众化的一种表现。

我想说的是,大众化不等于无脑化。

角色的身份、性格、行为都是配角脸谱化的一部分。

先前的影视剧善于用脸谱化的角色,不断给观众强化某类配角的身份和性格特征。

观众对于这些角色也产生了无法磨灭的刻板印象,看到类似角色可提前预测剧情走向。

从这个角度来看,脸谱化的角色确实会降低观众的理解成本,主打一个娱乐性。

例如样板戏中的各种角色,堪称脸谱化的典范。

不过影视艺术发展到今天,观众的审美早就向前迈了无数步。

大家无法接受人设干瘪、无脑、毫无逻辑的脸谱化配角,像一次性纸巾用完就扔。

回顾一下国产电视剧,能称为好剧的必然不只有主角出彩。

《狂飙》中的大嫂、高启盛、老默、唐氏兄弟;

《庆余年》中的滕梓荆、范思辙、王启年、陈萍萍;

《仙剑一》中的阿奴、酒剑仙、拜月教主;

《甄嬛传》中的沈眉庄、安陵容、华妃甚至每一个有戏的配角。

这些角色能够出圈,完全得益于自身的人设丰盈度以及对剧情的贡献值。

最重要的是观众能够从这些配角身上,挖掘出角色从出身到性格到行为的一套完整逻辑。

拿《甄嬛传》中的安陵容来说。

安陵容出身低微,她爹安比槐是个县丞。

母亲在家要和姨娘争宠,日子过得紧巴巴,根本顾不上她。

她进了紫禁城拼爹拼不过沈眉庄,比美比不过甄嬛。

一没钱、二没权,所以她活得谨小慎微谁也不敢得罪。

因为小地方出身,没见过啥世面,所以头一次侍寝被皇上的龙威震慑,啥也没成就抬出了宫。

从此啥都不敢奢望,只跟在甄嬛身后当个小跟班。

但是她爹横生祸事坐了牢,她不得宠只能找家里有权的沈眉庄,和圣眷正浓的甄嬛帮忙。

此时皇后出手顶了甄嬛的功劳,让安陵容意识到权力的重要性。

于是她试着亲近皇后,和甄嬛渐渐疏远。

上船容易下船难,她渴望权力和盛宠,被皇后死死绑住,从此一步步走向反派阵营。

安陵容的出身和成长环境决定了她的性格,性格影响了她的行为,从而改变了她的心境。

这种循序渐进的配角形象塑造最后才能给观众留下深刻印象。

而不是像《雪鹰领主》中的司徒鸿一样,仅凭别人嚼几句舌根,区别对待几次就迅速黑化的反派。

既然脸谱化配角会影响观众对剧的整体观感,那为何还被编剧们如此青睐?

原因我前面说过,观众看这种角色不需要带脑子。

所以编剧写的时候也不用带脑子,演员演起来更不用带脑子。

原本能拍半年的戏,导演两个月就可以搞定。

就算演员提出角色逻辑不合理,导演也会选择性忽略,因为这种剧追求的就是一个速度。

这对于创作团队和投资方来说简直就是双赢局面。

至于观众的感受,资方也不是完全不在意。

在饭圈文化侵蚀的影视圈,只要多加几个流量,多炒作几个话题,不管角色多无脑剧情有多烂,总会有人愿意花钱看。

这么说的话,有时候也不全是编剧的锅。

但影视在发展,观众在成长,这种角色迟早要完,这种烂剧迟早没人看。

期待这天早点到来,我们真的忍不下去了。

关键词: